2016年8月26日 星期五

《91天》:罪與罰的無間物語



最近難得地找一個平實、嚴肅地敘事的動漫作品,《91天》(91 Days)或許在華語圈並沒有造成太大轟動,但不論其獨特的選材、細緻的製作和肅殺的格調,均是原創動畫中史無前例的。擔任系列構成的岸本卓,近年成功帶來數輯非主流佳作,包括改編自《D系列》小說的《Joker Game》和以農耕生活為主題的《銀之匙 Silver Spoon》。據知,岸本卓在構思本作時,刻意參考多套經典的黑幫電影如《教父》、《美國往事》,更自當紅的劇集《絕命毒師》中獲得靈感。追求題材寫實、劇情嚴謹的朋友,不妨留意這套《91天》。


選材:最壞的時代

《91天》的背景為20年代初的禁酒時期,當時全國禁止釀造、運輸和銷售任何含酒精飲料。可是事與願違,全面禁令不但無助減少酒精的消耗,更導致私酒猖獗、官員貪腐、黑幫藉著販運私酒而壯大,延伸出暴力、腐敗等總總社會問題。在如此動盪的背景下,主角艾弗里奧(Avillio)是一名遭黑幫滅門,而立志復仇的陰鬱青年。他先透過擅長釀酒的摯友柯魯特歐,接近黑手黨法尼提家族。接著一步一步接近權力核心,從而完成他的復仇大計。讀者目睹著艾弗里奧和復仇對象之一的尼祿 · 法尼提(Nero)從互有戒心、到以兄弟相稱;直至艾弗里奧暗中設計尼祿手刃至親...兩人亦敵亦友的關係,在陰沈氣氛的襯托下,可說是本作的一大亮點。

事實上,《91天》並非採用黑幫題材的先河。天野明的成名作《家庭教師Hitman Reborn!》、2007年的《永生之酒》和2012年的《軍火女王》均帶有黑手黨的設定。可惜的是,或許是擔心觀眾的口味問題,這些作品不是充斥著搞怪幽默的橋段,就是過多誇張的特技異能。黑手黨的暴力、血腥和陰暗,以極為浪漫化的方式呈現在觀眾眼前。《91天》卻反其道而行之。相比起天野明筆下的重情重義,本作更多的是接二連三的背叛。「今天的朋友是昨天的敵人」。配角之一的凡格(Fango)性情乖戾,和主角一行人為敵;卻為了成為老大而與之合作。別說是同一幫派,同一屋簷下的家人也各懷鬼胎,甚至反目成仇、誓取對方性命。寫實的風格,使本作更為真實、動人。



 (《91天》和《教父》的標誌,不論黑白色調還是風格均十分相似) 


主題:偽裝和真實

岸本卓所寫劇本入微地探索了背叛、復仇、親情、友誼等主題,可以說是《教父》風格的《哈姆雷特》。聲優近藤隆成功的詮釋出了艾弗里奧的種種矛盾:一方面和尼祿日益相知,一方面則身負滅門之恨;表面淡漠孤僻,卻在復仇時展現了瘋癲的笑靨。人性的矛盾並不限於主角,也充分體現在配角身上:尼祿的弟弟弗拉特溫厚稚嫩,卻狠下心腸追殺兄長,死前道出多年恩怨;姊姊菲奧亮麗和婉,卻為了家族殺害自己的丈夫。本作沒有英雄,也沒有壞蛋,只有一個個有血有肉的「人」:他們各有動機,可以是認同、權力,甚至家庭。《冰與火之歌》的作者喬治 · R · R · 馬丁曾言:「善惡之爭,盡在人心」。本作的矛盾體現於兩種層次:外在,是各人的利益和價值之戰;內在,是個人的善惡和人性之爭。各種紛爭互相交織,構成一齣引人反思的悲劇。


格調:唯美的暴力美學



本作美術擔當的小倉宏昌,曾為多套重量級製作擔任視覺藝術的指導。他擅長運用色調,塑造唯美而黑暗的的氛圍,《xxxHOLIC》、《黑執事》,甚至略為獵奇的《BLOOD-C》皆為他的代表作。全片的開首不帶一句對白,只有淅淅瀝瀝的雨聲。男主角在煙雨濛濛的街道上,奔回閣樓的簡陋居所。單是這短短的一幕,彷彿已釐定全片寂靜、陰鬱的氣氛。全片雖然以黑幫為題材,表現的方式卻不慍不火,正經地交代錯綜的故事內容。即使槍戰、打鬥的場景也沒有半絲誇張,點到即止,轉瞬回到主線。壓抑緩慢的調子配合嚴肅的劇情,可為相得益彰,使作品更為完滿。

除了精緻的畫面,不可不提的便是該作的配樂。片頭曲《Signal》由日本的搖滾樂隊「凜冽時雨」所唱,曲風和全片格調甚為相配:不造作、不慘情,卻帶著淡淡的哀愁。使人聯想起寡言少語的男主角,在往毀滅的不歸路上孤身走著。片尾曲《Summer》由多次演唱動漫主題曲的ELISA所唱。全曲沒有歌詞,只有一把溫婉的女性靜靜地吟唱著。可見製作團隊對配樂也別有心思。《91天》每集多以反高潮的形式,以懸念收尾。力度過強的音樂,反而暄賓奪主。不帶歌詞、音調平和的片尾曲,反賦予觀眾充足的空間,回味適才出人意料的結尾。如斯安排,使作品的渲染力推至更高層次。



總結:日本動漫的新浪潮

近年,日本的動畫作品題材日益多樣,並且開始出現一系列可媲美電影的作品。昔日單販賣「熱血」、「青春」、「萌」的動漫畫,早已失去主導地位。筆者十分喜歡國外一名Youtuber以「成熟(Mature)」形容《Fate/Zero》一作。隨著《恐怖殘響》、《亞人》等新派風格的作品誕生,相信對國內和海外的觀眾而言,也是一種全新的體驗。期待在不久的將來,類似《91天》等走成熟寫實風格的作品能日益普及,探討更多社會、哲學、人性的議題,為我們帶來反思、思考的空間。
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